我家的小确幸

我家的小确幸

 来源:厦门日报            2019-04-17 08:27: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270445

  说起家风家训,小学都没毕业而今已古稀之年的父母一脸茫然。父母亲也许并未发觉,正是他们长期克勤克俭、百善孝为先的言传身教,使得生活里许许多多的“小确幸”默默地滋养儿女们的心灵和情感。

  小确幸之一:种菜养鸡之“勤”篇。

  两位老人每日的必修课就是种菜、养鸡,老人闲不下来。正是靠着勤劳的双手,父母培养了三位大学生。父亲身高不足1.65米,记忆中,无论天气好坏,他每天都要到采石场打工,沉重的石头压在父亲瘦小的身板上,双手长满老茧。出一天工挣一天钱,父亲一年到头只有春节那几天才休息。母亲操持完家务,总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点日用品,虽说没上过什么学,可母亲用秤麻利,把账算得清清楚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要勤劳肯干,幸福必到,这是父母教会我们的。

  小确幸之二:买菜做饭之“孝”篇。

  父母习惯了粗茶淡饭,可每日还是为“买菜做饭”忙乎着,为何?因为家中有95岁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奶奶。孝顺的父亲买来营养菜谱,按照菜谱安排奶奶的三餐。每天下午,父亲还会用摩托车载着奶奶到村里老年活动中心打牌会友,待牌局结束,再把奶奶接回。70多岁的儿子用摩托车载着90多岁的母亲,摩托车缓慢前行,母亲的手轻轻搭在儿子肩上,这一幕是村里最温馨的场景。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百善孝为先,这是父母教会我们的。

  小确幸之三:缝缝补补之“俭”篇。

  家里有台老式缝纫机,虽然现在生活无忧,再也不用一件衣服穿好几年,可父母节俭惯了,就算是袜子破了个洞,也还是念叨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踩着缝纫机补起来。得益于经常穿针引线,七旬老母手不抖眼不花。当省则省,当用则用。村里要重修村路,父母立马将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几万元捐出来。生活是简单和朴实的,内心是坦然和富足的,富裕俭中来,这是父母教会我们的。

  小确幸之四:泡茶聊天之“善”篇。

  每每打电话回家:“爸,忙什么呢?”“在某某家泡茶聊天呢!”父母都是热心人,村里谁家发生变故了,父母总要去嘘寒问暖;村里谁家孩子高考了,父母亦会去关心;村里哪位老人病了,父母定会提些营养品去探望。我家在村子最西边,挨着田地,谁家要去田里干活,都会先到我家说几句,谁家从田里忙回来,也总是先到我家歇一歇,我家茶水不缺,茶点时有,家里的大门总是敞开着,就像村民的“贴心驿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母现在子女孝顺,儿孙满堂,尽享晚年之乐。积善行,必有福报,这是父母教会我们的。

  父母亲一辈子守在闽南的小渔村,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从容而笃定。“润物细无声”,言教身传胜过千言万语,勤为本,孝当先,俭养德,善作魂,父母的小确幸悄无声息地传承着、积淀着,成为儿女的精神纽带,指引着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李婉媚)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

?厦门市纪委市定州市监察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