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在唠叨中传承

家风在唠叨中传承

 来源:厦门日报            2019-04-16 09:06: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270051

  我父亲是孤儿,后遇好心人收养,学得一门竹编手艺。他常年外出做工,吃百家饭。母亲出身书香之家,幼年家道没落,一贫如洗。平民百姓,没有白纸黑字明文刻制的家风家训,但在父母长辈的唠叨里,“勤为本,德为先,信为美,和为贵,学在前”潜移默化,让我受益终身。

  年少时,要挑水砍柴,路遇老妪驼物,老夫拉车上坡,母亲就说:“年轻人的力气像泉水,用了马上又有,赶紧去搭把手。”听闻村里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干些偷鸡摸狗、欺压百姓之事,父亲就说:“人穷志不穷,有手有脚,自力更生最好。道德败坏,天理不容。”我向别人借物,母亲叮嘱:“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舅舅教我学珠算,我怠慢不理睬,舅舅就说:“技不压人,不学无术。宁愿学起不用,不愿用时不能。”如为小事与人争辩,母亲又说:“吃亏是福。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和气生财,退一步海阔天空。”

  母亲还说:“不怕日日归,只怕大大堆。”意思是,如果每天不劳动,手脚不勤快,就算眼前拥有金山银山,但总有一天会吃光用光,反而天天耕耘有收入的人活得安稳踏实,倒什么都不怕。外婆也常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富在辛劳穷在惰,成于勤俭败由奢”。

  长辈们出口成章的此类唠叨,伴我度过成长岁月。我成家立业后,不自然地把这些唠叨又传达给儿子,引领他健康成长。

  儿子从小到大,没有乱花父母一分钱,高中开始的几个寒暑假,他都出去打工。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自力更生。现在成家了,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记得他大一开学时,我想送他去报到,他不让。后来他前脚走,我后脚跟,到了学校宿舍,看到很多大学生都是几代人全家总动员,又是提箱子又是铺床又是打扫卫生,甚至还有帮穿鞋的。小小的宿舍都被家长挤满了,连转个身的空间都没有。儿子看到我跟进来,好言把我劝走后,他麻利地整好自己的床铺,便马上帮其他同学,那些家长看到此举,羞愧得默默退出了宿舍。

  走出校门,我看到儿子微博里发了一条这样的信息:“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梦,每个梦都有一个寄托,那个梦就是你——孩子们。记得有这么一次,骑车时,袋子破掉,圆溜溜的李子撒了一地,一位好心的阿姨喊我停下,弯着腰一颗颗帮我一起捡了起来。我捧着李子看着,它宛若一颗颗夺目的珍珠……从此真正的文明便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家人成长的“地基”。我们家的“地基”,在父母长辈的唠叨中,越垒越实。(水静)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

?厦门市纪委市定州市监察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