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父亲没有留下一句家训,但是他坚守的擀面杖,却是我们良好家风的承载之物。
1922年出生的父亲,很小就成了孤儿,十几岁便离乡背井,在一家饮食店当学徒。父亲干活卖力,老板很喜欢他,将面点手艺倾囊相授。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回到家乡与人合伙开了间面食店。不久,父亲又被调到县政府当厨师,一干就是30多年。
父亲没文化,但他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面点制作不仅要讲究形,还要讲究味,每一道工序都要融入情感。因此,每当父亲拿起擀面杖,便全心投入。父亲擀面的功夫非常老到,他能将面团擀成像纸一样薄,切成条状,就是手擀面;切成方形,包裹肉馅,就是馄饨。他擀水饺皮,既能在一根擀面杖下同时擀四五张,也能双手齐擀。父亲凭着一手绝活,不仅多次被抽调到省里工作,还曾多次为重要领导和外宾献艺。
厨师的工作很辛苦,可父亲一辈子与擀面杖打交道,从不叫苦。父亲在县政府当厨师时,县领导想给他调动工作岗位,让他担任管理员,可他不假思索就拒绝了。在他看来,“干一行、专一行”,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能做好面点、用擀面杖为大伙儿服务,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亲热爱厨师这个职业,热爱手中的擀面杖。擀面杖虽然使他累弯了腰,双手结满了茧,但他以自己的辛勤工作,给人们送去了营养,送去了健康。即便父亲退休后,擀面杖也没有离开过身边,只要有人需要,他都会去帮忙,从不要报酬。
长大后,我参军到了部队,我渐渐意识到,父亲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绝不好高骛远的“实用主义”,其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匠人精神。父亲对我们没有太多要求,他只希望孩子们能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多年来,我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地方,都能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并且稍有成绩,是受父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神影响的结果。如今,虽然父亲已离世,但父亲为我们树立的榜样,朴实的家风,依然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