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九惠之教”

父亲的“九惠之教”

 来源:厦门日报            2019-04-04 10:35: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267517

  “九惠之教”,是我家的家训,这家训背后,有个故事。父亲二十来岁就下南洋,到印尼做生意,他辛勤劳作,诚信经商,生意很兴隆。父亲人在异乡,心系祖国,在印尼打拼了十多年后,便带着全家老小回到了故乡小嶝岛。回到家乡后,父亲建造了一艘“新合顺”号帆船,从事海上商贸运输。

  艰辛的过往岁月、丰富的人生阅历,使父亲认识到不识字的苦处,他看到小岛上渔民的孩子都没有书读,毅然拿出自己的积蓄,联合邱清万、邱锡九两位乡贤创办了一所村塾,供渔家子弟读书。村塾设在邱家祠堂里,延聘大嶝田墘村郑汝明先生执教,贫穷落后的小岛终于响起了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听到读书声,父亲格外高兴。从此,父亲一边拼命地在海上跑船做生意,一边把赚来的钱投入到学堂,维持学堂正常运转。

  有一年腊月十六,“新合顺”返航回岛。父亲召集几位乡贤宴请郑先生,席间郑先生送一幅字给父亲,上书“九惠之教”。郑先生解释说:“管仲相齐,以‘九惠之教’流传青史,广为世人称道。”他看着父亲,接着说:“登迁(我父亲的名字)乡贤怜贫惜老助幼,德高里门,堪称‘九惠之教’也。”父亲连忙答道:“不敢当,不敢当!既是老先生勉励,我当尽力而为之。”六叔把这幅字装裱好,挂在我家厅堂里。那年春节,父亲把子侄们召集到厅堂里,让六叔讲解“管仲九惠之教”的典故,然后指着这幅字郑重地说:“这是郑先生的教诲,你们要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教导做人。”从此,“九惠之教”就成了我家的家训。

  父亲不仅对我们耳提面命,还为我们率先垂范,做出榜样,“九惠之教”家训深深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我是退休教师,深知助学的重要意义,每年都为家乡教促会捐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我还深入小嶝岛当年的老民兵之中,请他们口述历史,写了一本有关海岛民兵海防对敌斗争的书。同时,我自掏腰包慰问当年的民兵英雄。我的女儿也以“九惠之教”的家训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她敬老爱幼,成为大家喜爱的好老师。她的班上有位小朋友,被狗咬伤,她对孩子特别关心,天天查看伤口,为他敷药。邻村有个叫陈进展的村民,因意外事故受了重伤,她便上门慰问捐款。

  我们一家弘扬优良家风,赢得了赞誉。今年1月,翔安区委、区政府授予我家“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让我感到无上光荣。(邱奕清)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

?厦门市纪委市定州市监察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