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老师已经二十多年了,免不了爱唠叨学生。奇怪的是,我脱口而出的那些话,好多都是当年父亲对我的唠叨。
父亲个子不高,性格和善,不喜欢长篇大论,遇有事情就是唠叨几句,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唠叨,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父亲小时候读过私塾,算是我们家乡的“文化人”。那时候,生活艰辛,邻里之间常为一些小利益发生争执,我们家人口虽多,但父亲遇事总是以忍让为主。每次遇到这种事情,我们就免不了埋怨父亲,他却总是心平气和地跟我们唠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还给我们讲“六尺巷”之类的故事。我们兄弟血气方刚,不太明白为何老是“输”的父亲,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尊重。我们长大后,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与人为善,邻里之间才能和谐相处。至于我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之间的矛盾,我就会像父亲当年做的那样,耐心地开导他们,不要逞一时之勇而犯下错误。
父亲读过书,对我们的学习看得非常重,父亲常常给我们唠叨的要求是学习要做到“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我那时并不懂得什么学习的道理,时不时就偷懒,父亲发现了,经常提醒我们,他讲得最多的就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这些话讲多了,便深入我的脑海。所以现在每当看到有的学生不求上进,我就会忍不住大声给他们重复一下这句我最熟悉的父亲的唠叨。
父亲的生活十分俭朴,他经常教育我们,要爱惜东西,也就是他常讲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兄弟耳濡目染,都没有浪费的习惯,即使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依然不敢浪费。
父亲的这些唠叨,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传承。父亲也许没有想到要立下什么家风家训,但有这些唠叨就够了,这些唠叨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并且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实践。现在父亲已经年老了,我打电话回去的时候他还是会常常唠叨几句。在我听来,早已没有年轻时对父亲唠叨的不耐烦,反而变成一种悦耳的享受了。(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