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饭

一起吃饭

 来源:厦门日报            2019-04-02 08:41: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266793

  小镇,长街,夕阳余晖,响起一串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我与妹妹赶紧奔出门,一个帮爸爸提包,一个接过爸爸手上的大盖帽,喜滋滋地朝屋里喊:可以开饭了,我爸回来了!

  屋里,传来妈妈的回应声,明显带着笑;爸爸把自行车架到骑楼柱子旁,然后进门洗手;二楼的奶奶也踮着小脚下来了,餐桌上方,灯光亮起,崇福楼笼罩在一团温馨和睦中。奶奶先坐上桌,妈妈赶紧旺火炒青菜,妹妹打饭,我则把蒸笼里的热菜一一端出,只等着爸爸换好衣服过来,大家就可以坐下一起吃饭。

  全家到齐,一起吃饭,是我们家坚持了好几代的传统。从我记事起,就常听爸爸和奶奶说,爷爷当年是镇上有名的小儿科医生,病人多,他看得又细,过饭点是常事。但只要爷爷还忙着,全家人就会都等着。有一回爷爷外出买药材,很晚了都没回来,奶奶心疼孩子们,就让孩子们先吃,但爸爸和兄弟姐妹们都很懂事,吃些糕点垫垫肚子,就各自做作业去了。晚上八点多,爷爷终于回来了,还带回了小笼包,奶奶高兴地上锅蒸热,一家人围着饭桌一边说着一天的见闻,一边品尝肉香扑鼻的小笼包。一家人边吃边聊,孩子们直到夜里十点才上床。奶奶也不恼,还给爷爷温上黄酒,看着爷爷和孩子们嘻嘻哈哈闹成一团。

  其实,这就是传统闽南家庭的一个经典画风,也算是我们杨家的优良家风,父慈子孝,互相体恤和爱护。多年以后,我看龙应台的《目送》:“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这段话让我红了眼眶,恍惚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小镇长街,回到那个叫崇福楼的地方。

  可惜,时光更迭,城市催人躁,一家人为理想征战,连坐下来一起吃顿饭都显得那么奢侈。有了自己的小家以后,与父母见面时间更少了,更别说和父母一起吃饭。每次回老家,妈妈的电话便会频繁响起,时时定位——到哪了?具体什么时间会到?以便掐好时间把菜下锅,既要保证菜肴新鲜上桌,又要让我们不用等太久。这样的用心,是历代家风的体现,也是父母与我们互相惦记的、最老式的温暖。

  都市生活匆匆,已经鲜有人能够保证每天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早餐快速解决,中午交给快餐,晚餐还有各式应酬等着。似乎在为生活奋争的日子里,总要去放弃或丢失一些东西,可是,爱与家的意义,必须要有合适的具相的表达。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是平常一饭一蔬的深情;是一日里各自忙碌与归家后必不可少的交流与传递;是饭桌礼仪,言传身教,以及敬与孝的爱的传统。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一起吃饭,才是温暖!(秀晖)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

?厦门市纪委市定州市监察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