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
小时候我寄养在姑姑家,因父母听信算命先生的话,如果养在家里会多病多难。虽说在姑姑家生活,但父母对我的关心一点也没少,隔三岔五过来看我,一见面总是没完没了地叮嘱,生怕我被姑姑宠坏。有时候,父母工作忙,便托人过来看我,最主要的还是要把父母的嘱托话语带给我。
待我读书识字时,父母便开始给我写信,我是班里最早收到家书的小学生,每次老师拿来父母的信函,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我记得那时家书里强调最多的便是遵规守纪、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
我读中学时,父母把我接回身边,不过由于住校的缘故,实际上每周只有周末一天会跟父母在一起。父母养成了给我写便条的习惯,总是偷偷地把便条塞进我的书包,便条满是鼓励,要我学会吃苦,要对生活要求低一些,对学业看得重一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那时父母常对我念的经。父母是对生活要求很低的人,总是穿着补丁的衣服,但他们对工作却是精益求精,是单位的骨干力量,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没有半点牢骚怨言。正是那个时候父母的榜样作用及连续不断的便条提醒,涵养了我吃苦的精气神,我在学业上顺风顺水,没让父母多操心。
上大学后,我离家去省城读书。离开父母的视线后,我开始放飞自我,每当我忘乎所以的时候家书如约而至。父母对我强调最多的便是要学会管理自己,做到自立、自强、自警、自省。父母希望我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研究,不要自由散漫。每一次收到父母的家书,我的学习劲头便会更添一分。大学四年,我每个学年都获得学校的奖学金,是父母的家书给予了我莫大的鞭策和激励,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参加工作后的最初几年,父母依然保持着给我写信的习惯,此时的父母已然把我当朋友一般看待。我们书信里交流最多的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内容,父母用过来人的身份向我提出了忠诚、实干、敬业、诚信、爱家、和善、团结等具体要求。虽说我离家几千里,但庆幸的是父母的家书“见字如见人”,我一直没有游离父母的监管,没有走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
父母一辈子没有读过很多书,也不是大理论家,但是他们把最实诚的话、掏心窝的肺腑之言,通过一封封家书毫无保留地灌输给我。这些家书里的家风家训是我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济世良言,它会让我清醒看自己,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