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当前反腐败形势作出了深刻阐述并再次强调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讲话指出:“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国有企业,堪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既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又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是国企当前必须切实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现结合厦门国资监管工作实践和本地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实际,对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对策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现状
厦门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共有19家。其中:市直管国有企业13家,委托市主管部门管理的国有企业4家,开发区管委会管理2家。其中,建发、国贸、象屿系贸易物流为主大型的综合性投资集团;路桥、市政、轨道、特房、住宅、保障房安居公司系重大城建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社会保障性住房等建设和运营的主体以及投融资平台;港务、翔业承担城市海港、空港运输服务;信息、火炬和象屿系厦门市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和服务商;海翼、轻工系以商用运输设备制造和轻工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投资集团;夏商、公交、粮食购销、旅游承担厦门大量的民生民本保障服务。2014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6980亿元,同比增长20.0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95亿元,同比增长14.99%;利润总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2.91%,上缴税收157亿元,同比增长11.99%。
厦门国资国企在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努力锻造一流,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着,国有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国资国企体制机制
1.完善国资监督管理体制制度机制。2014年12月市政府以第157号令颁布《厦门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完善和明确了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我市企业国有资产地方立法工作走在全省仍至全国的前列。制定颁布了《关于规范所出资企业商品房项目服务采购管理的指导意见》、《厦门市市属国有企业大宗商品贸易管控指导意见》,完善了国资监管制度。
2.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修订《厦门市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完善监事会制度。建立健全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2013年、2014年共当场听取9家国有企业董事会汇报年度工作,现场进行评价,促进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
3.研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2014年初市国资委即组织成立专门小组,研究跟踪国家、各省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动态,结合我市国有企业实际,深入研究起草《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关于推动厦门市市属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拟于国家有关政策出台后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印发执行。在积极研究顶层设计的同时,坚持“边研究、边试点、边完善”的原则,加快推进改革成果的运用。
(二)有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1.搭建合作平台。2014年,厦门市国资委持续创新实践,有序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优化布局为目标,为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搭建平台。如与厦门总商会共同举办座谈会,探讨发展混合经济途径与建议;组织企业与韩国SK集团、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的星展银行开展合作座谈,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举办“国有企业股份制与‘新三板’培训班”,推动国有企业深化股份制改革,加快上市步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搭建市场化运作平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2.发展混合经济。截至2014年底,全市国有企业已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达到了850家,占66.13%。2014年全年,市属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公司、产权交易市场等平台以让渡股权、合资新设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涉及金额达63.51亿元,其中象屿股份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向财通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公司定向增发123,487,179股,涉及金额达 12.04亿元;海翼集团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转让海翼物流43%股权;信达股份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转让持有的三安电子3.3%股权;美岁百货通过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国有100%股权,由国贸股份(国有股份仅30.28%)收购;翔业集团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转让“2009y05”、“2009y06”地块及在建工程。经统计,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向民营资本等社会资本转让股权涉及项目13个、金额约9亿元。
(三)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厦门实际,同时参考借鉴了国内部分省市的先进经验,对现行薪酬管理和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进行了修订。目前,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拟征求意见后报批。修订稿主要从薪酬结构、分类考核、综合评价等方面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创新。薪酬结构按照中央文件精神重新划分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建立分类考核机制,将企业划分为竞争类和公益类,并对两类企业的考核实行不同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设置综合评价系数,由市国资委根据企业发展创新、内控制度、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社会贡献等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并据此对企业负责人薪酬作出调整。
(四)优化资源整合转型发展
1.加大重组整合力度优化配置资源。组建成立市政集团,作为首家试点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整合成立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厦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海翼集团为平台,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展开深度战略合作,引进中航工业七大产业来厦发展,创新地方国企与中央企业“厦企央属”的合作共赢新模式。推进金龙汽车与福汽集团的战略重组,实现省市汽车产业重组,为全省汽车发展战略做贡献。同时,还整合了国有混凝土资源、顺承资产管理公司资产重组、BRT场站公司股权转让、闽台中心渔港资产划转等重组整合工作。
2.推进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出台了《关于推动所出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所出资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所出资企业产城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所出资企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步伐。并与建信信托公司共同培育发展国有资本产业投资基金,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过程腐败现象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这些年来,国资系统“国企板块”建设持续深化,国有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强,腐败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的缩小。但从巡视、审计、信访反映的问题以及审查案例引出的问题线索看,由于政企、政资没有完全分开,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还存在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者为规避惩治和逃脱法律责任,不断变换腐败形式,使当前的腐败现象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趋势和特征。
(一)职务犯罪年轻化
如果说59岁是贪污受贿的多发、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年龄段,反映的是再不捞就再也没机会捞的最后疯狂。那么,35岁以下正是事业有成、如日中天之时,便悄然登场,且年龄小、学历高、胆子大,贪得惊天动地,这正是“59岁现象”逐渐向“35岁现象”的演变。厦门路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机电事业部原经理胡宁,被立案时年仅不到40岁。经查,其在担任国有企业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机电项目经理及厦门路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机电事业部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款计人民币1300多万元。聊城大学思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学强指出“反腐也要从娃娃抓起。在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应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每个时期都该进行相关教育,对于大学生也应在走出校园前进行一次警示教育,让他们平安度过26岁、29岁、59岁,最终实现自己的完美人生”。
剖析胡宁案件的犯罪根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思想上放松了警惕,未能抵御“糖衣炮弹”侵袭,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1998年毕业的胡宁,在毕业后就进入了厦门路桥系统,当时正值厦门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杏林大桥、成功大道、翔安隧道等一大批大型工程建设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厦门国有企业路桥集团,胡宁凭借着年轻人的一股朝气和自身专业优势,在工作业绩上突飞猛进,高学历的他奠定了日后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先后被省市各级单位授予了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就在无限光环笼罩的同时,胡宁渐渐的迷失了自我,不自觉地接受起了利益追求者的“好处”,所得钱财用于置业和投资,私欲的膨胀最后导致了人生与事业画上了休止符。
(二)职务犯罪蔓延化
职务犯罪蔓延化指的是腐败问题由中高层向基层蔓延,由领导干部向非领导干部蔓延的趋势。十八大以后,从中央到省市都加大了对反腐败工作的打击力度,做到了苍蝇、老虎一齐打、上头下头一齐打、贪贿腐败分子与作风败坏的腐败分子一齐打,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厦门夏商物产有限公司资产运营二部原经理夏晓云就是腐败在基层的典型案例。经思明区检察院审理查明,夏晓云在担任厦门夏商物产有限公司(国有企业)资产运营二部经理期间,利用负责公司房产的招商、管理工作的职务便利,于2011年至2014年间收受多名租户送予现金,并在房屋租赁、续租等方面为租户提供帮助,共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18.5万元,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虽然其贪腐金额与时下常提的“小官巨贪”的金额有一定差距,但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小官贪腐”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剖析夏晓云案件的犯罪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对“三严三实”的深刻理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租赁、店铺招商成了“香饽饽”的行当,不断推高的租金也让夏晓云看到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由于长期以来与招商、租赁工作打交道,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况且其本人熟悉业务流程,加之手中权力,操作更是“得心应手”。至此,在租户的“呼唤”下,夏晓云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俨然成了圈内人士的好朋友,尽其所能,将房屋商铺和手中权力一同打包“出租”,提供帮助,时间长了且没有被人发现,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就是这样的“习惯”,导致了夏晓云最后不能自拔,而锒铛入狱。可见“小官贪腐”现象不仅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损失和负面影响,也让老百姓对组织培养的干部产生了动摇和不信任,因此只有将权力限制在法制的轨道上,盯死看牢,才能确保“小官贪腐、小官巨腐”的现象得到遏制。
(三)职务犯罪群体化
随着反腐力度的持续加强,所呈现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往以个体式腐败犯罪的现象逐步转化成群体式腐败犯罪的现象,出现了因查处一个腐败分子而“拔出萝卜带出泥”。串案、窝案犬牙交织错综复杂,这是近年来反腐败斗争中遇到的新问题。厦门市监察局廉政要闻这样报道:“厦门市纪委持续查处厦门路桥建设集团腐败窝串案--在省委第五巡视组的指导下,厦门市纪委在去年查处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胡宁等人违纪违法案件的基础上,加大查处力度,进一步查办了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耀东、副总经理梁超等人的违纪违法案件,目前已将6人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腐败窝串案件的发生,在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的同时,也给企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甚至会导致企业走向末路。
中央巡视组在闽巡视时就提出“加强工程领域建设的管理”,可见工程领域一直是反腐的“重灾区”,此次路桥案件的发生,再次对国有工程企业敲响了警钟。虽然该案件目前仍正进一步调查之中,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导致窝串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涉案人员没有将牢固树立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思想意识,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严重偏差,形成了业务辐射型的权利寻租,因此在案件调查中相关人员牵连形成“窝串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不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政治纪律和廉洁纪律所导致的腐败案件。
三、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总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工作情况
随着反腐工作的纵深发展,各级监管部门和国有企业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市国资国企系统深入贯彻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各级党委纪委的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反复倡廉工作主动融入到“美丽厦门”建设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大局中,贯穿于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全面抓好国有企业党委纪委落实“两个责任”,惩治腐败纠“四风”,案件查处责任追究,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完善,加强队伍建设等工作,加大指导力度和考核措施,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抓预防。将惩防、警示教育纳入国有企业党委、纪委每年工作计划,实行“一岗双责”制度;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开展反腐倡廉正面和警示教育。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副书记、纪委书记亲自讲党课,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洁自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实行廉洁从业约谈制度,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国资监管工委联合发文,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个别或集体约谈,针对群众反映某些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存在的某些问题,在信访初查后对领导班子或个人进行了集体、个人约谈。
二是抓监督。每年对国有企业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通过召开述责述廉大会、查阅台账财务账、问卷调查和民主测评、延伸检查等形式,对企业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抽查。为规范企业“一把手”的决策权,出台市属并坚持执行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专项报告制度。探索科技防腐,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体现到企业财务管理、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运用“制度+科技”的手段,探索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控。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的监督检查和落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纠正“四风”不放松。
三是抓惩处。加强信访办理工作,2014年以来,共收到群众信访举报256件,其中初信初访255件次。以上级纪委交办件、领导批示件、查报件和回音件为重点,指导相关企业认真及时处理国有企业整合和改制中群众的信访热点问题,加大案件线索的初核力度,自办、督办与快查相结合,狠抓办信质量,规范信访秩序。通过公安、银行、国土房产局、高速公路等部门调阅相关资料,逐一核实信访问题。认真审核企业纪委的办理情况调查报告和回复,加大纪律审查力度。2014以来,涉及市直管国有企业及下属企业工作人员的案件共有33件,均已结案。
四是抓追究。在抓好监督执纪的同时,强化问责工作力度,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出现系统性腐败案件的企业,针对发案企业相关领导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甚至失职的行为,坚决实施责任倒查,根据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及时启动“一案双查”,切实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2014年以来,先后追究我市直管国有企业领导责任14件14人。
五是抓队伍。认真按照中央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配齐配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坚持每年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进行集中业务培训。根据统计,目前13家市直管国有企业均已设立集团纪检监察室,其中3家为单设,10家为合署;10家配备了集团纪委副书记,其中4家为专职,6家为兼职;11家配备了集团纪检监察室主任,其中5家为专职,6家为兼职;共配备其他纪检监察干部50名,其中专职18名,兼职32名,配备1名以上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有10家。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企业领导人员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较为缺乏,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是党群部门的事,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关系不大,是软任务、次要工作,企业效益上去了什么都好说,否则,党风廉政建设抓的再好也没用,无形中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边缘化,形成“两张皮”现象,甚至停滞不前。个别企业班子成员认为只要自己不出问题,抓好自己分管的经营工作就好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纪委书记抓就可以了,和自己关系不大,不必瞎操心等。
2.制度创新不到位。国有企业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部分,也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常常被忽略。有的企业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对“自选动作”兴致不高;有的企业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往往存在无实权的、无关紧要的人在受教育,而有实权的,关键岗位人员却以各种借口不参加教育活动;有的企业虽有创新意识,但在具体举措上却始终停留在形式的层面,虽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但对企业改革发展也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监督机制不到位。有的企业企务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企业权力运行不够公开、不够透明,职工群众不知情,难以开展监督工作,更谈不上进行及时有效监督;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涉足领域越来越广,涉及专业性问题越来越多,而纪检监察部门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较少,在具体项目的监督过程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难免出现“外行监督内行”的尴尬现象;有的企业设置了不少监督职责的部门,监督职责交叉重叠,造成各监督部门分工不合理,监督主体不突出,影响了监督制度体系的形成。
4.责任追究不到位。有个别企业存在出现责任追究时,总觉得碍于情面,多以从宽处理为主,过多的强调“教育是目的,处罚是手段”的方式,让责任主体存在侥幸心理和犯错低成本心态;有的企业存在责任追究过程不够公开透明,使得“一案一整改”的工作落实不到位,难以对周边的干部群众起到警醒的作用等。
四、新形势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在特区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市直管国有企业不仅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敢于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企业领导班子的知识和专业结构得到优化,视野不断开阔,理念不断更新。但是,随着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和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特点、新挑战。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坚定不移的态度、坚强有力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一)凝聚思想共识,提高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刚性化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要求“全党必须从思想上警醒起来,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引导企业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高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刚性化的认识。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发展国有经济、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力的不断增强不仅关系着我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更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通过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能够使企业职工干部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保持国有企业肌体纯洁性,带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保证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克服消极腐败、脱离群众等危险,保证党对工人阶级的政治领导,凝聚工人阶级力量,服务于国有企业发展,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国有企业代理成本高昂等;一些国企及其管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进而导致改革手段和目标的背离,出现借改革之名为个人或者小集团牟利或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国有企业具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改革决心,另一方面需要企业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近期出台的《两项意见》也正是对近段时间国企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的指导性的回应,其中《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党组织在国企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因此新一轮国企改革同样需要坚持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使企业风正、气顺,干部职工对企业形成一种内在的归属感,产生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自觉,从而带动企业攻坚克难,使改革朝着纵深层次发展。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提升企业形象的必然要求。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推进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必由之路。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企业职工干部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力能强,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能力强,整个队伍形象好,树立了党员干部、党组织的良好形象,能够增强企业党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提高凝聚力,提升战斗力,真正把企业员工凝聚到企业党组织周围,保证企业党组织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国有企业党组织对企业能够实现有效的领导,客观上保证了企业和谐稳定,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环境,发展无从谈起。以党风廉政建设形成国有企业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利于把人心凝聚在党组织、企业的周围,能够使广大干部职工安下身,沉下心,真抓实干,树立和谐稳定、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保证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优势。
(二)优化宣传教育,明晰廉洁宣传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预防腐败重在教育。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当前廉洁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注重优化党风廉政教育模式,明晰廉洁宣传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使广大干部职工发自内心不想腐败、不愿腐败的信念得到不断增强和巩固。
1.加强分类指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国有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是不一样的,教育过程中必须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教育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排头兵,领头雁,他们的处事、作风直接决定了整个队伍的形象,决定了企业改革的深度、发展的广度、成就的高度。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和廉洁从业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开展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精神的学习,使他们学习先一步,领会深一层,执行高一筹,推动企业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真正处理好“公”、“私”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从思想上增强自身理想信念和廉洁从业意识,在行动上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企业的中层干部作为沟通上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要把基本的廉洁从业教育贯穿于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法纪观念。国有企业中的广大员工作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要将廉洁从业意识教育融入到员工素质工程建设范畴中,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结合工作中的廉政风险,完善工作要求,让廉洁从业意识有机融入到现实工作中,成为员工行为自觉。
2.注重文化渗透,实现教育润物无声。企业作为员工最经常、最频繁的活动场所,企业文化时时刻刻围绕在员工身边,对于广大干部职工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因此,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阵地作用,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旗帜鲜明地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形成格调高雅、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并以此实现对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引领。充分认识到企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精于业务、善于创新,更重要的是政治过硬、作风正派、勤政清廉。使广大干部职工意识到自己不仅要对社会、企业负责,为所服务企业创造业绩,而且也要对家庭负责,坚持不贪不腐,与企业和家人一道共同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
3.创新教育机制,优化教育效果。新形势下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要结合国有企业员工特点,从企业员工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机制,才能够真正增强教育效果,使广大职工干部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在教育方法上,一是开展示范教育,树立典型、榜样引路,提高广大员工的需求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应主要通过精神激励、成果激励、目标激励等方式,满足广大干部职工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二是开展警示教育,防微杜渐、筑牢防线。员工身边的反面典型往往是警示教育的最好素材。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员工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反面典型往往会让他们产生比照效应,从而产生警醒教育的成效,要让广大干部职工及其家人充分认识到贪污腐败的所花费的巨大成本,使他们发自内心不敢犯、不能犯。当然企业应善用、慎用反面典型,把握教育的“度”。三是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强化廉政意识、风险意识。按照岗位职责,梳理风险职责,明晰权力界限;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因人施教,分层分岗施教,体现不同岗位的特色要求。
在教育载体上,既要充分利用好传统的宣传教育载体如廉政电影、报纸、宣传栏等,同时要结合新媒体发展,通过定时、定期推送手机廉政短信、廉政微信等,对广大职工干部进行实时、动态教育。在教育形式上,要做到常规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常规的党风廉政学习、实践活动,对广大职工干部进行常态化教育,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效果;通过开展廉政教育主题活动,突出重点,关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难点,化解廉政风险,保证员工队伍的纯洁性。
(三)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制度创新的执行力和实效性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一项增强预防腐败实效的制度创新。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要通过顶层设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通过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保证制度的实效性。
1.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是前提。廉政风险的有效控制和制度的有效执行,首先要求制度、机制本身是科学合理的,即一方面能够确实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制度本身的运作顺畅。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党风廉政管理组织结构,为制度制定提供组织基础。国企单位应按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党风廉政管理组织机构,成立党风廉政风险防控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等,健全组织机构,保证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制度落实主体的责任性。二是要制定党风廉政管理工作程序。通过设计适当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建立党风廉政管理工作程序,特别是整个组织层面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计划,坚持分类管理、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效果评估等流程式监控管理(如下图所示),形成一套包含计划、执行、考核等环节的廉政风险管理制度化机制。三是编制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文件。党风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文件主要应包括: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方案;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资源配置;职权目录;业务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图;权力裁量基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目录;廉政风险防控考评制度;其他有关制度和规定等内容。
图3:国有企业党风廉政风险管理设计示意图
2.加强风险防控的过程监督是关键。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缺乏监督检查的制度执行缺乏生命力,而且容易出现执行过程中对制度本意的偏离。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党风廉政风险监测机制。要通过加强对岗位职责、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动态监测,保证监督效果,抓好制度落实。要通过财务审计、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测评、政风行风评议,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电子邮件、问卷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及时发现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薄弱环节;通过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查找、确定廉政风险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通过建立与相关联单位的廉政风险信息网络,拓宽廉政风险信息来源渠道。此外,还要注重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进行风险防控。尝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嵌入业务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廉政风险实时预警和监控;要推进权力运行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实时监控廉政风险;要增强廉政风险科技防控效果,推进预防腐败信息分析和预警系统建设,强化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处理,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置廉政风险。
3.切实落实责任追究是保证。历史经验证明,“舞弊者得利,则接踵者继;舞弊者受罚,则接踵者绝”。要让企业广大职工干部认识到贪污腐败、违法违纪是失利之举,要遭受重罚,就必须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一方面,要依法规范职权,坚持将责任分解到个人,保证制度落实有招,责任追究有人。按照各项制度规定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办理主体、时限和监督方式等。另一方面,要加强责任追究,提高制度执行效果。通过建立党风廉政纠错机制,对存在廉政风险的部门和个人,采取各种方式,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避免廉政风险转化为腐败行为。一是警示提醒,对群众有反映、单位认为有必要提醒的情形,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当事人应该按要求及时做出回答和说明,提出改进措施。二是责令整改,对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尚未造成损失的,限期改正。三是责任追究,对已实施错误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与问责。
(四)加大国企改革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国企改革监督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人大会议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曾说过“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公开透明,就要坚决破除“神秘主义”,把改革的“暗筐”变成“玻璃筐”,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让黑腐行为无处藏匿。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并强调防止国企资产流失要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因此要预防国企改革的腐败现象,需要打造“阳光国企”,通过信息公开使全体职工真正了解企业的运行规则、运行情况以及当前工作内容,构建国有企业在广大干部职工监督下正常有序的运行机制,督促企业自觉规范处理改革各项事务:
1.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组织对企业经营决策实施监督的权力,保证纪委对同级组织和班子成员的监督。
2.加强监督,规范程序,严肃纪律。通过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企务公开、程序审核把关以及外部监督管理等,增加企业管理程序意识和监督的透明度及广大职工的参与度,形成一个监督管理的合力,对违规违纪的,坚决依规依纪处理。
3.方案细则公开。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实施细则及理由要公开,特别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和重大资产转让,要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4.资产评估公开。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的清查和登记,建立备案库。资产评估要逐项公开,从评估对象、项目,评估人的资格和社会公信度,到评估结果和依据,都要向对外公示,必要时召开听证会。
5.实施过程公开。无论是国企内部资产评估核算、组织调整、职工持股试点,还是对外合作,怎么合作、股份混合公司的组成、资产来源和配比,以及控股情况等,要全过程地公开信息、公开操作,接受专门机构和企业职工的共同监督。
(五)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环境
习近平同志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国有企业中的违法违纪案件,既给企业职工干部的合法利益造成侵害,影响职工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侵害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国有企业要发展,改革要推进,就必须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整肃企业内部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良好氛围。
1.健全惩处腐败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纪委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突出监督主业,促进纪委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和查处。要健全腐败迹象管理机制,建立腐败迹象线索信息收集、分析评估、预警处置制度,对领导人员在履行职责、职务消费、思想情绪、日常行为、家庭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异常情况,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腐败迹象,并及时进行预警处置。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杜绝工作中管理软弱涣散的“好人主义”,严打违法违纪行为的“保护伞”,形成有法有纪必依、执法执纪必严、违法违纪必究的高压态势,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严肃查处当事人,又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此外,在新形势下,要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重视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处理,建立一套成熟的信息系统,以方便、快捷、准确地实现信息查询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突出惩处腐败工作重点。一是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要注重拓宽群众监督、举报的渠道和方式,及时发现违法违纪、贪污腐败相关问题。群众监督、举报是当前一些大案、要案线索的主要来源,因此办案过程要坚持把效能监察、项目审计、核查新闻媒体和网络舆情等作为发现案情线索的主要途径和渠道,提高案件的发现能力,排查能力和查处效果。二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环节有针对性进行管理、监督和查处。要结合国有企业实际,针对企业中领导人权力集中,直接掌管和控制人、财、物,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交易决策等情况,重点对工程问题、干部人事任免问题、物资采购、资产转让、投资并购问题等企业改革中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进行案件查处和惩治。三是在查处对象上,要重点查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违法违纪行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由于其手中掌握的权力巨大,一旦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将给企业和职工干部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要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权钱交易、利益输送以及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属谋利益等行为,进行重点查处,严厉打击。
3.发挥查办案件综合功能。 惩处是手段,不是目的。对于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为的就是达到不查案,无案可查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案件查处过程中的综合作用,通过大案、要案、典型案件的处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是通过大案、要案的处理,树立案件典型,以儆效尤,以警示人。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要通过典型案件的选择,深入剖析,一方面能够有效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发挥案件的治本功能;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树立反面典型案件,提高案件警示作用,客观上增强案件查处的效果。二是通过案件查处,完善制度。通过对案件的查处,并对近年来相关案件的实践总结,及时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完善企业运行制度;同时针对案件查处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的总结、提升,能够将相关经验上升为制度,提升案件查处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三是建立职工干部参与的长效机制。为了针对企业中出现的苗头性、针对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要积极发动企业中的广大职工干部,通过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案件查处的长效机制,并以职工干部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建立长效机制的标尺。
(六)健全工作队伍,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纪检监察部门战斗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最前线,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国有企业惩治预防腐败的重任。因此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国有企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提升的客观需要。王岐山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会议上做的报告就明确提出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用铁的纪律打造纪检监察队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1.提高素质,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供能力保障。一方面,要注重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提高政治素质,筑牢思想防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时刻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和阵地,时刻面临着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和考验。习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反腐败斗争中真正硬起来,必须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通过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坚定履行惩治预防腐败职能的信念;另一方面,要注重纪检监察知识和业务的学习培训,为履行好职责提供能力保障。由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人员工作范围广,工作内容繁,是集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因此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能必然要求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所以结合纪检监察人员的工作实际,通过组织参加纪检监察机关、行业纪检监察部门的教育培训、挂职锻炼、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指导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履行好职能提供保障。
2.壮大队伍,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供人力支撑。当前由于纪检监察队伍处于非生产岗位,加之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利润和效益,因此造成企业内部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不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人员往往是缺编少岗,身兼数职,杂事琐事缠身。因此,要壮大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人力支撑,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连续性、稳定性。一是要定编定岗,配好配强人员。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纪检监察队伍编制,配好配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保障队伍的活力。二是要结合纪检监察工作要求,明确纪检监察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杂务,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干事积极性。
3.加强管理,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供重要保证。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除了加强队伍本身思想政治建设,壮大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外,还要通过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内部监督管理,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制约和监督。国有企业中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稍微放松防线就有可能被腐败现象所侵蚀,坠入犯罪的深渊。加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国有企业开展纪检监察、惩治预防腐败的主要力量,一旦出问题,带来的后果比一般职工干部犯错误问题更严重、更恶劣,所以纪检监察人员在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的同时,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约机制,从客观上保证队伍本身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国有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内部纪检监察的特点,在纪检监察组织内部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完善奖惩制度。对于纪检监察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提醒、批评、教育、引导的方式让相关人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改正错误。对于违法违纪的纪检监察干部,要严肃处理,以正视听,既在队伍内部起到警醒作用,又在整个企业中起到威慑作用。
课题指导:林杰
承办单位:市国资委纪工委,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