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从教 乐于奉献

廉洁从教 乐于奉献

 来源:厦门市纪委监察局网站      作者:      2017-03-21 16:18: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056438

  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淡泊,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教师就得守住心中的宁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要求教师能“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是时代的脊梁,只为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不是发展的先锋,只在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名望。我们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威,也没有德高望重的赞扬,但我们用自己平凡而不平庸的一生,实践着作为一名教师诺言:为人师表,爱生如子,无私奉献,廉洁自律,自觉抵制社会上一切不正之风。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对教师奉献精神最好的诠释。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之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以这种情感来对待和坚持献身教书育人的事业,就是人民教师应有的高尚情操。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品性的摇篮。只有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到无私奉献、廉洁自律,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才能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使廉洁成为习惯,使诚信成为自觉。教师职业虽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那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孟子,认为“教者必以正”,意思是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在现实生活中,“廉”字易说不易做。我曾在《中国青年》读过《老师,我为什么看不起你》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16岁的中学生由于个头矮,眼睛又近视,多次鼓起勇气向班主任老师求助,要求把坐位调前一些,每次老师都敷衍答应,但时隔数月,总不见老师有所动作。当时,那位学生以为老师可能忘了,于是,再次登门求助,结果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班上的另一位同学为调换坐位竟给老师送礼,这时他似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从此,他便对这个老师失去了信心,原来对老师的敬仰也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对老师的卑视,产生于心中的阴影久抹不去。的确如是,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面对经济的腾飞和时代的发展,有一小部分教师禁不起金钱与物欲的诱惑,以职谋私,职钱交易,甚至出卖道德,出卖灵魂,做出违背师德和良心的行为。各种“补习”横空出世,让学生无所适从;利用教师职业之便,在学生身上获取利益,热衷于结交有钱有权的家长,投桃报李,相互利用等等。以上现象虽为数不多,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给教师队伍抹了黑,导致教育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导致在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里出现了不和谐之音。凡此种种,为业不廉。师者,又怎能为业不廉呢?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在说服学生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说服我们自己呢?“无德无以培德”,只有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们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应该装着公平和公正。当我们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仿佛置身于灿烂的星空,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们找到了真、善、美,找到了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甘于奉献,找到了事业与金钱的位置。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的脊梁支撑的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虽然清贫,但我们的双手托举的却是明天的太阳。(作者:同安区滨城小学 杨阿红  同安区纪委报送)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