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大贪"演绎人生悲剧

"小官大贪"演绎人生悲剧

——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崔连海腐败案剖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2015-09-28 16:29: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4661000

  2013年6月6日,吉林省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被告人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崔连海,因犯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20年,追缴非法所得220万元。此前的2012年12月28日,四平市纪委、监察局给予崔连海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

  东窗事发,畏罪潜逃

  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公主岭,在今年成为省管县试点城市之前,是四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2011年,四平市纪委多次收到群众有关崔连海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不尽相同,线索也不是很清晰。

  2011年8月18日,四平市纪委对举报反映崔连海的问题进行初步核实。办案人员通过审查财务账目,发现了崔连海涉嫌贪污公款10万元的证据。8月25日,办案人员在准备找崔连海正面谈话时,发现他已经逃离四平地区。

  8月31日,四平市纪委常委会决定对崔连海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协调检察院、公安局等组成联合调查组。很快,调查组发现了崔连海伙同某村党支部书记林某,擅自占用机动地3万多平方米建设新区的违纪问题。调查组顺藤摸瓜,查实了林某向崔连海行贿100万元等问题。林某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在调查崔连海问题期间,调查组陆续查实了30多名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其中乡科级干部9人,涉嫌犯罪人员全部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由于案情复杂,四平市纪委协调公安和检察机关,对崔连海进行抓捕。2011年11月9日,在长春市某小区一出租屋内,办案人员抓获了潜逃两个多月的崔连海。

  爱钱如命,疯狂敛财

  2001年2月,时年39岁的崔连海担任龙山满族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从此走上了乡镇主要领导岗位。2009年6月,崔连海被调任秦家屯镇党委书记、镇长。案发前,崔连海在乡镇担任一把手时间长达十年。

  法院经审理查明,崔连海利用职务之便,共计非法占有公共财产38.68万元,构成贪污罪;非法收受所辖村村干部现金100万元,构成受贿罪;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崔连海家庭财产及银行存款合计464万余元,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其中327万余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在东北农村,一个普通乡镇政府并没有多少钱,特别是近些年国家转移支付的各种专项资金都是专款专用,且监管较为严格。那么,崔连海是如何弄到那么多钱的呢?

  据办案人员透露,崔连海爱钱如命,为了钱不放过任何机会,大到单笔100万元的贿赂款,小到几千元的地甲病防治款,他都敢伸手去拿。起初,有所顾虑的崔连海还遮遮掩掩,后来就慢慢地肆无忌惮,发展到近乎疯狂的地步。

  然而,崔连海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多年“辛苦”敛财几百万,换成一张张银行存单上的数字,还没来得及派上用场,却成了审判机关给自己定罪量刑的砝码。

  机关算尽,生财有“道”

  崔连海任职龙山乡党委书记时,乡政府有一个“小金库”——龙山乡林果公司。该公司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只是经过乡党委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成立的,主要负责经营乡政府的300多公顷荒地开发林果业,其收入不上缴财政,经费支出只要崔连海签字就可以,这也为崔连海贪污公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崔连海多次到该公司打借条借款,然后拿来票据报销,再将借条抽回平账。

  据办案人员介绍,崔连海是一个做事有心眼的人,从其违法犯罪的手段来看,他对贪污公款还是颇费心机的。

  2006年至2009年,崔连海五次虚构乡林果公司向乡卫生院拨款的事实,然后自己拿医药费收据到乡卫生院去报销,最后再用卫生院开出的票据到林果公司平账,共套取公款21万元。

  2009年1月,崔连海从林果公司借款10万元,并要求乡财政所所长李某以个人名义从银行贷款10万元交到林果公司,之后再用乡里的粮食直补款10.13万元归还了李某的银行贷款。转了一圈后,这10万元公款被崔连海侵吞。

  监督缺位,随意套取

  2007年底,公主岭市卫生局给龙山乡卫生院拨付地甲病防治款1.3万元。次年2月,崔连海便拿总计1万元的医药费收据在拨款中报销,只把余下的3000元用于地甲病防治工作。

  2009年底,刚到秦家屯镇任职不久,崔连海便一边找借口为镇卫生院拨款,一边指使卫生院院长朱某弄一张假发票,报销套取公款。心领神会的朱某在长春市的一个地摊上花2000元购买了一张票面金额为3.9万元的发票,回到镇里套取了镇经管站拨给卫生院的2.5万元,并取现送给崔连海,同时冲销了崔连海套取的地甲病防治款5000元。

  崔连海报销的医药费用票据可谓五花八门,既有“崔连海,性别:女”字样的,也有“崔连海,年龄:71岁”字样的,明显不是他本人的。对此,崔连海承认这是他爱人和他父亲看病花钱的收据。但财务人员并不过问这些,只要是崔连海拿来的,不管名字是不是他的,都一律全额报销。更有甚者,有一次崔连海提供的发票数额不足,财务人员主动做了一张假工资表,套出6600元给他补上了。

  从崔连海在基层单位套取公款的过程看,需要基层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操作,知情者不止一个,但这些人都选择了沉默,甚至主动为领导“献计”想办法处理。而崔连海套取公款也是十分自然和从容,毫无畏惧之意,用他自己的话说,“下边的人都是讨好我,从来没有反对的”。

  大权独揽,肆意妄为

  在基层当一把手年头久了,什么民主决策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在崔连海这里统统都是摆设。他从不主动组织,也不主动参加党内的学习教育活动。忙碌的崔连海一周至少有一天出去开会,两天出去应酬或办个人的事,能有两天在单位就不错了。

  虽然人经常不在单位,但镇里大事小情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表面上是开会集体研究,其实每次都是他先定调子,别人表示同意就行了。在财务管理上,更是只要有他“一支笔”签上大名就能拿到钱。

  本案的调查卷宗有30多本,随便翻开其中一本,仔细看崔连海签字报销的汽油票——仅2010年12月1日一天,便有从公主岭市内三个不同的加油站开出的3张汽油票,总金额达1480元。而镇里只有一台车。

  经办案人员计算,从2010年3月27日到12月13日这262天里,崔连海的专车就报销汽油票150张,金额合计7.269万元,算上节假日,平均每天“花费”汽油费277.5元。不禁让人感慨:崔连海太“辛苦”了,这一天要跑多少路啊?!

  经查,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崔连海以多报汽油费的方式,套取公款共计26万余元。对此,崔连海的解释是:“我只是签字审批的领导,发票上都有经手人,谁经手的谁清楚,我不知道……”

  竹篮打水,家破人亡

  在家庭方面,崔连海还算得上是一个顾家的男人。作为丈夫,他对爱人很好,爱人有病住院时都是他在医院陪伴照顾,也从没听说他在外面拈花惹草;作为父亲,他很重视儿子的教育,儿子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在外地某机关工作,崔连海先后分五次给儿子汇去275万元,让儿子在当地买房子;作为儿子,他对父母很孝顺,除给钱给物外,自己在看病的时候,也不忘给父母带一些好的药品补品;作为哥哥,他对自己的弟弟妹妹也很照顾,经常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崔连海在位的时候,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显得和谐幸福。然而,建在沙滩上的楼房终究是要坍塌的。

  崔连海被查处后,妻子和儿子作为机关公职人员,背负巨大压力,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崔连海出逃期间,他的父亲——一位一辈子老实本分的乡村教师,再也无颜面对周围乡亲,整日郁郁寡欢,最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也是在崔连海出逃期间,弟弟在送走父亲后,也喝农药自杀了。

  多年来,崔连海捞的钱除了给家人用,就是存在银行里,他自己一直过着简单节俭的生活,从没听说他做过挥霍奢靡的事情。然而,这些躺在银行存单上的巨额钱财,不但给崔连海换来了漫长的囹圄生涯,也给亲人带来了莫大的耻辱,甚至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郭云鹏 王艳飞)

  

办案者说

  莫要脚踏“两只船”

  提起崔连海一案,笔者便想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句名言:“有的鸟原本应该飞得更高更远,但由于翅膀系上了黄金,便再也飞不起来了。”

  崔连海本来有着幸福的家庭、兴旺的事业、美好的未来,却在膨胀的贪欲和失控的权力中迷失了自我,为了金钱自甘堕落,滥用权力绞尽脑汁为自己谋利,最终落得个如此可悲的下场。

  贪婪是一种顽疾,稍不留神,人们就会成为它的奴隶,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崔连海在担任龙山乡和秦家屯镇党委书记的十年间,想方设法借机敛财,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监管的缺失和乏力,使崔连海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作为乡镇的主要领导,崔连海可谓霸气十足,民主决策在他面前形同虚设,乡镇的公款就如同自己的私房钱,要用钱财务就得给拿,没有票据时还要想办法帮助造假套取资金……

  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只有自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敬畏制度、敬畏权力,才能真正做到审慎用权、为民用权。崔连海案再次告诉我们,从政和发财是“两只船”,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脚踏这“两只船”,迟早要两脚都踩空。(张德鸿)

  

链接

  “小官”腐败不可小视

  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腐败案件有所增多,已经引起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关注。崔连海贪污受贿案,就是我们查处的一起典型的“小官”腐败案件。“小官”腐败案件之所以易发多发,主观上源于这些基层干部的贪欲心理,客观上也与基层工作的特点及其所处环境有关,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是基数较大分布广。以农业大市四平为例,有88个乡镇(含14个辖村街道)、1159个村,乡村干部6700余人,其中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近3000人。一旦有乡村干部因腐败问题被查处,特别是“小官大贪”案件,其影响面很大,在农村社会中就会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在崔连海一案涉及的多名党员干部中,乡科级干部就占了9人。在基层乡镇,发生如此规模的窝案串案,其危害难以估量。2012年,四平市纪委受理的信访举报中,反映农村基层干部各类问题的就占13.4%,以涉及腐败问题居多。在今年查处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中,农村乡科级以下党员干部的案件占到了61.8%。由此可见,“小官”腐败问题决不可小视。

  二是身处基层管事多。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干部管理着当地所有的大小事务。大到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小到每一笔惠民补贴款的发放,都由他们来具体执行,这就为一些人搞变通、谋私利提供了便利条件。崔连海等人正是利用手中的管事权,不放过任何一个贪腐的机会,由小到大,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工作在基层,与农民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多,其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虽然乡村干部腐败不是普遍现象,但却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官位虽小本事大。乡村干部职务职级虽然不高,但却具有不可比拟的影响力。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交织。乡村干部大都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是农民群众心目中的“能人”,他们善于运用一些虽然拿不到台面、但却比较管用的解决各类棘手问题的“招法”,因此成了化解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的首要选择。像崔连海这样一个普通的镇党委书记、镇长,一次受贿居然就达百万之巨,这是何等的惊人?!

  当前,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征地拆迁、土地流转中的问题愈加凸显,“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中也都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短时期内因制度漏洞、监管缺失而导致的腐败问题极有可能集中出现,从而使“小官”腐败问题更加突出,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甚至从根本上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必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我们要从崔连海等“小官”腐败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对权力的规范、制约和监督,有效防治“小官”腐败。

  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监管,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使其从思想上筑牢反腐防线。要认真研究“小官”腐败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问题的长效机制,以及及时、高效的腐败问题防控、发现、举报、查处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创新,强化县、乡两级纪委的办案力量,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刘银善)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