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副总理利益交换丑闻触发政坛连锁反应

奥地利副总理利益交换丑闻触发政坛连锁反应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2019-05-30 10:59: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281777

  奥地利副总理施特拉赫5月18日因“利益交换”丑闻曝光而被迫辞职。

  由德国媒体曝光的视频显示,施特拉赫在奥地利国民议会2017年10月选举前与境外人士密会,向该境外人士许以利益,来换取对施特拉赫的选举支持。

  视频投“炸弹”

  德国《明镜》周刊和《南德意志报》5月17日曝光录像,视频画面由西班牙伊维萨岛一处豪华别墅内的隐藏摄像头于2017年7月拍摄。

  视频中,奥地利自由党领导人施特拉赫与同属这一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议员约翰·古德努斯一起,会晤一名女子。

  那名女子想要在奥地利投资。施特拉赫方面为其支招,尤其商讨帮助她获取奥地利报纸《克朗报》的控制权。施特拉赫提出,报纸新东家可以作人事调整,那名女子届时能利用这一平台助力奥地利自由党投身2017年10月国民议会选举。一旦自由党取得成功,那名女子可以获得公共项目合同。

  另外,施特拉赫提及让奥地利广播公司部分私有化的可能以及为逃避监管而在常规渠道以外安排政治捐款。

  视频曝光后,施特拉赫承认会面,但否认违法,称当晚“喝多了”。施特拉赫5月18日与总理库尔茨会谈,随后宣布辞去副总理和奥地利自由党主席职务。

  自由党秘书长克里斯蒂安·哈费内克澄清,施特拉赫和自由党没有从相关人员处获得好处,“我们在准备相应的法律手段(予以回应)”。

  这一右翼党派承诺允许外部机构审查账目,以证清白。

  2017年10月奥地利国民议会选举中,奥地利自由党得票率为26%,排名第三,后续与得票率第一的奥地利人民党联合组建内阁。

  总理寻“止损”

  为尽量减少施特拉赫丑闻给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总理库尔茨向总统范德贝伦申请提前议会选举。

  范德贝伦与库尔茨5月19日会晤后告诉媒体记者:“只要符合(奥地利)联邦宪法规定,新的开始应该尽早……我倾向于9月举行选举,如果可以,(最好)9月初。”

  范德贝伦强调:“必须尽全力重塑公众对公职人员的信任。”

  库尔茨在记者会上说,他所属的奥地利人民党与奥地利自由党联合执政一年半,后者不时曝出各类丑闻,德国媒体曝光的视频是“最后一根稻草”,自由党“玷污国家名声”。

  库尔茨不认可让同属自由党的内政部长赫伯特·基克尔主持对利益交换丑闻的调查,原因是丑闻发生时,基克尔是自由党党首,由他监督丑闻调查有利益冲突嫌疑。

  在库尔茨建议下,范德贝伦5月21日罢免基克尔的内政部长职务。其他几名自由党籍部长随即宣布辞职,只有一名自由党委派的无党派人士留任外交部长,4名技术官员分别接替自由党退出政府后留下的部长空缺。

  民意求严惩

  副总理利益交换丑闻触发奥地利民众和政界人士严厉批评。

  《奥地利报》主编尼基·费尔纳说,施特拉赫在视频中与那名女子讨论腐败和肮脏的政治技巧,玷污奥地利的国际形象。

  数千名示威者5月18日聚集在位于首都维也纳的副总理办公地周围,要求严肃处置丑闻相关人员。

  24岁大学生艾萨克·亨巴赫说,视频所反映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她呼吁将所有腐败官员逐出政坛,“在奥地利,腐败分子和争权逐利的人没有立足之地。”

  左翼的“现在党”说有意在议会递交对库尔茨的不信任动议,认定丑闻视频说明整个政府“失败”。

  库尔茨承诺调查是谁偷拍施特拉赫那次密会。他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时说,怀疑主使是2017年受雇于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竞选顾问塔尔·西尔伯施泰因,后者擅长为党派指点策略,但招数颇有争议。

  此前已有类似情况

  欧洲议会选举在即,视频曝光对奥地利自由党选情产生负面影响。施特拉赫行迹败露不禁令人想起多年前另外一名奥地利籍欧洲议员的“遭遇”,此人便是2000年至2004年任奥地利内政部长的恩斯特·施特拉塞尔。

  施特拉塞尔2009年至2011年任欧洲议会议员。

  两名英国《泰晤士报》记者2011年乔装成说客与施特拉塞尔会面,称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记者偷偷录制对话全过程。

  视频中,施特拉塞尔向记者吹嘘他的游说技巧,称只要客户每年支付10万欧元(约合77万元人民币)好处费,他就能推动修改欧洲联盟法律。他承认,已经有5名类似客户。

  丑闻曝光后,施特拉塞尔辞去欧洲议员职务。

  施特拉塞尔2012年11月在维也纳一家法庭接受审理。检察官亚历山德拉·马鲁娜说,不论施特拉塞尔事实上是否收过好处费或寻求推动修改法律,他都曾为了钱“出卖”投票和发言权。“他严重损害欧洲政治,在法制健全国家,一名议员绝对不能为了金钱出卖他的工作和投票权。”

  施特拉塞尔曾在法庭上辩解,他与《泰晤士报》记者会面时说出那样的话,是因为怀疑对方为美国情报人员,想要追查他们的真实目的。这一借口引得旁听者和媒体记者一片哄笑。

  2013年年初,施特拉塞尔因受贿罪获刑4年监禁。

  反腐仍需加把火

  奥地利多年来在反腐领域颇有建树。2010年,国际反腐败学院“落户”维也纳。这所学院主要任务是提供反腐教育和专业培训;进行和促进反腐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与打击腐败相关的技术援助以及促进打击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建立相关网络。

  2011年,奥地利经济犯罪和反腐败检察院检察长格伊尔批评奥地利在限制贿赂官员和政治家的有关法律方面存在漏洞,并要求完善相关法规。

  一家国际腐败监督机构发布的2018年全球清廉指数显示,奥地利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14位。但在欧盟内部,它的反腐效果不算最佳。根据上述全球清廉指数,奥地利在欧盟成员国中位于第九位,落后于丹麦、芬兰等国。

  近年来,奥地利不时曝出政府官员涉腐丑闻,就在施特拉赫利益交换丑闻曝光的前一天,前财政部长卡尔-海因茨·格拉塞尔因受贿嫌疑赴维也纳地区刑事法庭接受审理。

  这一法庭2017年12月开始审理2000年至2007年出任财长的格拉塞尔。

  检方指控格拉塞尔2004年主导私有化国有房屋企业Buwog,向一家私人企业通风报信,帮助后者中标。这桩买卖涉及6万间房屋,售价超过9亿欧元(约合69.4亿元人民币)。

  作为交换,这家企业承诺给格拉塞尔及其同伙相当于售价10%的回扣,即超过900万欧元(约合6936.4万元人民币)。经过8年的调查,检察机关以受贿、背信等多项罪名起诉格拉塞尔等被告,起诉书篇幅800多页。

  一名同案被告指认格拉塞尔个人吞下超过240万欧元(约合1849.7万元人民币)贿款。

  这桩案件迄今仍在审理过程中。(特约记者 李慕然)

相关动态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