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Detail

  • 谁杀死了电视?

    原创 正解局

    现在的电视竞争对手,已超出了行业本身,直接面临短视频、游戏的“降维打击”。

    正解局(ID:zhengjieclub)出品

    最近,相关数据显示,电视销量直线下降。

    电视,为什么卖不出去了?

    谁杀死了电视?

    8月10日,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219万台,同比下降14.1%,环比亦下降23.4%。

    只看线上公开零售渠道,下降得更厉害,较去年同期下降25%以上。

    中国电视月度销售趋势图

    另一家调查机构奥维云网,公布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

    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为1467万台,同比下降12.2%。

    彩电月度销售的趋势

    如果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我们会发现,从2016年开始,我国电视销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彼时,全年销量高达5089万台。

    到了2022年,我国电视销量只有3634万台,5年内减少了将近1500万台。

    这并非中国的个例。

    从全球范围看,知名市场数据研究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电视总出货量仅2.2亿台,同比下跌3.9%,创下近十年来电视行业的最差出货量纪录。

    全球电视的出货量

    一方面,是新造出来的电视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是买回家的电视没人看。

    据《2013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3年前的70%下降至30%。

    10年过去了,情况只会更差,数据恐怕低得可怜。

    不开机的电视,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曾经作为“家庭三大件”的电视,为何不受待见了?

    一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

    房地产销量与家电家居品类销售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道理也简单。

    无论买的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很多人入住后都会更换或添置新家电。

    当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家装需求有限,无法强力支撑电视销售。

    二是家庭装修去客厅化。

    客厅,是主人与客人会面的地方。

    随着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需求。

    以客人为导向的客厅装修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这种趋势,被称为“去客厅化”,即彻底拿掉或部分保留“沙发+茶几+电视”的布局,根据兴趣、爱好、亲子互动打造自家的公共空间。

    “去客厅化”的装修风格

    我们看到,很多家庭的“客厅”往往配有书架+书桌,电视不再是必需品。

    “去客厅化”的装修风格,也在影响电视的销量。

    三是更新换代需求不强。

    如果说,电视的增量市场正在萎缩,那么,存量市场的需求也在下降。

    毕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视在中国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

    饱和状态的存量市场,关键是刺激消费者换新。

    从CRT到等离子、液晶再到MiniLED,电视逐渐陷入了技术瓶颈。

    电视技术的演变

    今天的电视有点像现在的手机,更新换代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也很难激发消费者换机的欲望。

    四是网络视频抢占时间。

    电视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以前的竞争对手是广播、报纸,现在是网络视频。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看网络视频的时间多一些,看电视的时间相应就减少了。

    特别是最近几年,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崛起,老年人也沉迷于手机。

    社交媒体管理平台KAWO科握发布的《2023银发经济下的社交媒体营销》白皮书显示,60岁以上的网民中有80%平均每天会花1.5小时刷短视频。

    老年人都不看电视了,电视彻底丢掉了自己的最后一块阵地。

    以上都是“外因”。

    实际上,电视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自己作的。

    以前的电视机,基本上是傻瓜式操作,打开电视就能看,换台也比较简单。

    而现在的电视,就太难用了。

    打开电视,先播一段广告。

    因为消费者意见太大,2020年,中国电子商会和江苏省消保委等单位共同制定的《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团体标准的形式要求所有开机广告时长不得超过30秒。

    关于《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这个技术规范,是个多方妥协的产物。

    即便如此,仍然预留了30秒的广告时间,与消费者的期望相去甚远。

    看完广告后,想看电视节目,还得充个会员。

    今年年初,演员李嘉明发视频炮轰电视收费乱象,李嘉明称自己已三年没有打开电视了,“以前打开电视就是电视,现在打开电视全是收费的,什么包月VIP,我买一个电视花大几千,完了我还看不了,每一个项目得单独收费。老百姓挣钱容易吗?”

    李嘉明发视频炮轰电视收费乱象

    其实,现在电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收费,而是“套娃式收费”。

    很多电视提供的只是各大视频网站综合平台,每个网站的账号并不互通。

    开了一个会员,并不能看到所有网站的视频。

    甚至是开通了会员,看某些电影,还得另行交钱。

    这种收费模式,劝退了年轻人。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如果只能开通一个视频会员,那么,手机肯定优先于电视。

    仅此一点,电视就输了。

    再者,既然电视直接看不了视频,那么为什么还要非买电视不可呢?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选择投影仪的原因。

    现在的电视,号称智能电视,但在实际操作上,往往很复杂。

    中国家电网公布的《2022国内市场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显示,有将近五成的人,在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电视节目。

    来源:《2022国内市场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

    复杂的操作逻辑,劝退了老年人。

    电视花式作死,让自己陷入了年轻人不愿看、老年人不会用的窘境。

    开机广告也好,会员收费也罢,这也是电视厂商的无奈选择。

    现在的电视行业,竞争太激烈。

    如果你打开电商平台,会发现,花200多块钱就能买一台液晶电视,品牌的55寸4K电视,也不过只要1000多块钱。

    价格战已经成为常态,电视厂商的利润被压得很低。

    既然硬件赚不到钱,电视厂商就打起了软件的主意。

    他们通过预装各种视频平台,吸引消费者充值会员,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分成。

    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服务收费模式,增加了电视厂商的收入,却也动摇了电视立身的根基。

    那么,电视又该如何自救呢?

    一方面,在硬件上要适应当前的家居方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正如上文分析,现在的装修风格偏向于“去客厅化”。

    电视不能局限于看视频的工具,而应增强装饰属性。

    某电视厂商推出的画境电视,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画境电视

    另一方面,在软件上要做减法。

    现在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太复杂了。

    视频网站收费模式已经实行多年,电视收费并非不可行。

    电视厂家关键还是要在保障视频基本可看的基础上,优化内容服务生态,实现一个会员可看全部视频。

    这样才能激发消费者付费的欲望。

    现在的电视竞争对手,已超出了行业本身,直接面临短视频、游戏的“降维打击”。

    电视厂商的自救,可能只是一种“徒劳”。

    这是电视,也是很多商品的“宿命”。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原标题:《谁杀死了电视?》

    阅读原文